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报道 新车报道
新能源汽车研究院_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zmhk 2024-04-26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_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1.广汽研究院在哪里2.汽车评价研究院走进岚图汽车 共商中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广汽研究院在哪里
2.汽车评价研究院走进岚图汽车 共商中国品牌智能化发展之路
3.独家:杨大勇首谈长安新能源新规划 | 汽车产经
4.新能源大事盘点:新人笑旧人哭
5.J.D. POWER新能源车权威研究报告出炉,蔚来欧拉荣威榜上有名
广汽研究院在哪里
广汽研究院在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金山大道东668号。
广汽研究院简介:
广汽研究院(全称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7月,作为广汽集团的技术管理部门和研发体系枢纽,负责广汽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和广汽新能源的新产品、新技术的规划和重大研发工作具体实施。
截至2019年,广汽研究院构建了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广汽硅谷研发中心、广汽底特律研发中心、广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广汽上海前瞻设计工作室为支撑的广汽全球研发网。
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9年评价结果,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的广汽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优秀”,名列全国第六、汽车行业第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汽研究院已建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研发设施,包括整车、动力总成、新能源等15类实验室和1间含焊接、涂装、总装、机加工的试制工厂,以及1个汽车调校专用试验场。
凭借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广汽研究院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截至2019年,广汽研究院研发人员近5000人,拥有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等称号的专家数十人。
汽车评价研究院走进岚图汽车 共商中国品牌智能化发展之路
[?亿欧导读?]?随着消费者对锂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所有正负极材料供应商都将是考验,而贝特瑞正在筑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引领全球电极材料产业。撰文丨乔浩然
编辑丨杨阳
2019年,三位锂电池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用锂电池重新“定义”了人类生活。
从最早应用于心脏起搏器,到如今手机、笔记本、家用小电器以及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源都是锂电池,它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负极必不可少,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的“带电量”。
贝特瑞(835185)深耕于锂电池材料领域,目前已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世界龙头。近几年,其业务规模实现超高速增长,2015年至2018年,其营收规模从15亿元增长至4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40%,净利润也从1.77亿元增至4.83亿元。
不仅如此,贝特瑞还与三星、LG、松下、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等全球顶级锂电池生产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下游市场对锂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主流正、负极材料已经达到物理极限,新一代材料呼之欲出,上游锂电材料供应商们也纷纷提前布局,为未来“埋单”。如此局势下,贝特瑞的产能还会继续领跑全球吗?它能否在未来技术变革中避免被淘汰的危险?
负极材料世界第一
如果将锂电池拆分开来,它并不复杂,主要由四种材料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
虽然看似简单,但每种材料都“暗藏玄机”。
以负极材料为例,它是锂电池充电时储存锂的主体,占到锂电池成本的10%-15%左右。目前,石墨类材料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流,可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负极材料市场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墨资源,但受制于技术这项短板,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鳞片石墨等原材料,之后再通过数倍的价格进口天然石墨电极。
以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起家的贝特瑞,用了短短10年就成为负极材料领域的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市场占有率超过25%。其产品也不再只是起初的天然石墨电极材料,还包括人造石墨电极、硅系复合电极等一系列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业务也成为贝特瑞当前的营收支柱,2018年营收23.5亿元,占总营收的60%。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贝特瑞对研发的持续投入。
目前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不仅是国家级技术中心,而且是新能源材料领域全球规模最大的研究院之一,这一研究院早在10年前就已经建成。
不仅如此,贝特瑞至今还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比在5%左右,虽然看似不高,但它并没有被总营收的快速增长所落下,2018年其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43%。
在这个以技术见长的领域,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将为贝特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眼下,研发投入已经部分兑现,比容量更高的“硅碳负极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比容量是电极的重要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俗理解“能量密度”,即为一个“水杯”能装下多少水,它也决定了产品的续航时间或续航里程。
而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可以达到天然石墨电极、人工石墨电极的数倍,其在锂电池中应用将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上限。这一应用也被全球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所使用,其车型Model?3的动力电池中就用了硅碳负极材料。
目前,贝特瑞的硅碳负极已经实现量产,拥有1000吨/年的产能,并向松下等海外客户供应,它也是国内唯一拥有硅碳负极海外订单的企业。
随着下游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采用硅碳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化,它的发展也已成为大势所趋,等到技术稳定,规模化达到一定程度,作为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商的贝特瑞将占据先发优势。
正极材料再称雄
事实上,正极材料也是贝特瑞目前的主营业务。从最初担心负极材料触顶“天花板”而选择横向拓展,到如今,正极材料已经成为贝特瑞的第二营收支柱,这标志着贝特瑞成功切入到价值更高的锂电池正极领域。
2018年其正极材料业务营收9.36亿元,占总营收的24.6%。市场排名上,其磷酸铁锂正极成功跻身国内前三,仅次于比亚迪和安达科技。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其价格也比负极材料更贵,能占到锂电池成本的40%左右。
如果说,负极决定了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上限,那么它的下限则由正极材料决定。
以磷酸铁锂为例,其理论比容量只有160mAh/g,而石墨负极则能达到370mAh/g。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正极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锂电池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在享受下游放量所带来的“美味蛋糕”的同时,一系列难题也应运而生,首当其冲的就是能量密度,没有消费者满足于一辆“充电2小时,驾驶五分钟”的电动车,增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已是大势所趋。
采用更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就成为动力电池制造商们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手段,贝特瑞也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在三元材料发力,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同时量产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企业。
受益车企电动化浪潮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也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占据着一辆电动汽车接近一半的成本。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动力电池过去十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09-2018年,国内装机量从0.03GWh增至57GWh,增长超千倍。
然而,2019年下半年,在补贴退坡以及车市“寒冬”的双重影响下,销量连续增长了10年的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首次下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
这无疑给势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泼了一盆冷水,身处产业链上游的贝特瑞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在全球各国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传统车企纷纷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短暂的波动就显得无伤大雅了。
新能源汽车以节能、环保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今,挪威、芬兰、德国、英国、法国分别宣布在?2025?年至2040?年期间开始全面禁售燃油车。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海南省也正式发布了通告,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禁售燃油车。
众多汽车品牌也相继公布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大众汽车计划在2030年实现所有车型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彻底停止销售;2017年,长安汽车提出2025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北汽也表示将于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在“禁燃”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接手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电动化将成为所有传统车企的必经之路。
以德系三兄弟BBA为例,奔驰、宝马、奥迪都选择了“all?in”电动化,到2022年,奔驰的全部车型都将有电动版,而奥迪和宝马则是将在2025年前分别推出20款和12款电动车型。
而这些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池供应都离不开LG、松下、三星、宁德时代、日立等全球顶级电池生产商,作为这些生产商的电极材料供应商,贝特瑞的营收规模将继续增长。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只是锂电池的一个应用领域,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也应用十分广泛。
以智能手机为例,2018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7亿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7亿部,同比增长9.3%和2.1%,虽然已是存量市场的智能手机产业增幅并不大,但同样会给上游带来收益增长。
而接下来,由5G等新型信息技术带来的“换机潮”将再次带动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巨大的需求量,让锂电池市场的“天花板”不断增高,并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作为上游供应商的贝特瑞也将随着市场的上行而获利。随着消费者对锂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所有正负极材料供应商都将是考验,而贝特瑞正在筑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引领全球电极材料产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独家:杨大勇首谈长安新能源新规划 | 汽车产经
汽车评价:随着电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已呈现同质化发展趋势,智能化已是汽车厂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途径,国内外厂商都在发力发展智能化技术,以谋求今后竞争的制高点。在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地平线杯”第四届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中,岚图梦想家斩获“年度智能MPV”荣誉称号。这家年轻的公司为何能够智能化竞争中脱颖而出?3月10日,汽车评价研究院组织智能汽车专家团走进岚图汽车,举办“寻梦追光 汽车评价研究院岚图智能化品鉴会”。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汽车芯片智能化专家李星宇,汽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李强,汽车评价首席研究员王冀,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委会秘书长孙浩然出席本次品鉴会。
与会专家和岚图汽车CEO卢放、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汪俊君、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底盘和智能驾驶高级总监付斌、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智能电器&智能座舱高级总监张贵海、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品牌高级总监晋海霞等,围绕着岚图汽车的智能化科技魅力进行了深入交流。
造车新实力 岚图迈入新能源第一阵营
岚图汽车CEO 卢放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介绍企业中表示,岚图汽车于2019年4月正式运营,2020年7月发布岚图品牌,它是央企东风公司面向中国汽车工业下一个五十年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是东风深入实施“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的重要实践。4年来,岚图汽车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全价值链整车研发制造、供应链和营销体系。
与会专家认为,得益于这种体系化能力,岚图汽车已初步具备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实力,未来可期。
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委会主席?管欣
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委会主席管欣直言:“岚图汽车已迈入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下一步要让产品的竞争力成为第一阵营的排头兵。”
汽车芯片智能化专家 李星宇
汽车芯片智能化专家李星宇在试驾中发现,岚图Free、梦想家和追光3款车超出了他的预期。“就试驾感受而言,相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岚图汽车体现出了老牌车企的积累。”李星宇认为,“岚图完全可以有信心地说自己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第一梯队。”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刘宗巍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岚图汽车的技术是过硬的,公司的发展状态让他眼前一亮。刘宗巍认为:“岚图身上兼具着自主、高端、智能、电动等特点,在过去短短4年时间里,岚图已经初步完成了阶段性发展。我觉得岚图汽车应该给自己下这种定语:初具模样,已经夯实了一个能够未来支撑腾飞的基础。”
高速又高效 创新发展的岚图速度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TO 汪俊君
据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TO汪俊君介绍,岚图汽车开发出3款车型,分别是SUV“岚图Free”、MPV“岚图梦想家”和轿车“岚图追光”,该公司由此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中产品布局最完整的企业。同时,作为国家队高端新能源品牌,该公司不仅打造出智能化的产品线,更坚持走全栈自研道路,不断致力于掌握全链路技术自主研发,所有核心技术都基本实现全栈自研,在新能源整车平台、三电、电子电气架构、车身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王冀
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冀对岚图汽车的开发效率印象深刻。他表示,岚图汽车的开发效率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是第一档。“有的企业虽然动作快,但产品并非正向研发的,又或者是不计成本超常规地使用人力资源。”王冀说,“相对而言,岚图汽车能够在4年内完成3款车的正向开发和量产工作,而且人力资本控制得很好,其开发效率是在同类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对岚图汽车在开发效率方面的观察则更进一步。他说:“岚图汽车在2019年正式运营后的4年里,有3年受疫情影响,即便如此,公司仍在4年时间开发了三个车型,既有MPV又有SUV又是轿车,车的品类是全的;技术路线涵盖纯电与增程式,开发效率是非常高的。”
聚焦科技 岚图欲领跑智能化竞争
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智能电器&智能座舱高级总监 张贵海
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智能电器&智能座舱高级总监张贵海在交流会上重点介绍了岚图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发展思路与布局。他表示,在这一领域,该公司主要围绕极致体验、实时在线、情感交互等3个维度,打造未来最自然的座舱交互。也就是驾乘人员在与车机交互时,不在呆板的人机对话的状态,而是人和人的一个对话,为此岚图汽车要引入手势、情绪、脑机等在内的更多技术。基于以上战略考量,岚图汽车开发并量产了国内首个硬、软件一体化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这一SOA架构里含71项发明专利和22项突破性核心技术,以更好应对“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化时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战静静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非常认可岚图汽车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战略思路,她认为岚图汽车可以在这一领域成为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战静静表示:“在智能座舱领域,岚图汽车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应该是传统车企,而应该是现在进入这一领域的消费电子企业,要和他们争夺下一阶段智能座舱开发的控制权。”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研究所所长 朱西产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研究所所长朱西产高度评价了岚图汽车开发的SOA电子电气架构的先进性,建议为最大化释放这一架构的潜力,岚图汽车应加快实现数据闭环的速度。朱西产说:“在新的电子构架情况下,一旦构成用户数据闭环以后,企业的运营效率会更高。”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分享了他对岚图汽车的几点观察。他认为,岚图汽车成立时间不长,面对多重困难与挑战,依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出色完成了东风集团赋予岚图汽车的双重战略任务,值得肯定。李庆文总结说:“岚图汽车的研发效率一流、技术创新亮点比较多、体系能力形成速度快、品牌知名度提升快。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是它走过了不同寻常的、艰辛的创业过程,是因为它集中了许许多多有情怀的人在努力奋斗,岚图汽车是中国汽车的一支新的奋斗者队伍,汽车评价研究院对岚图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评价Carbing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大事盘点:新人笑旧人哭
1月21日,一条来自长安新能源官微的招商推文吸引了国内各地长安经销商的注意:长安新能源计划在95座城市规划203家商超店。换作是一年前,经销商们估计会很平静,因为一年前的长安新能源暂时还没有值得放进商超的产品。
但是,自从2021年三季度C385亮相,经销商们开始重新看待长安新能源。
近日,长安新能源汽车董事长杨大勇接受汽车产经采访,他向我们分享了招商层面的最新消息。“我们收到了1000多家经销商报名,非常火爆,基本是一个城市好几个经销商来抢。”
C385的诞生,仿佛一下子把长安新能源推进了上升的通道。
1月,长安新能源完成B轮融资,共募资近50亿元,超预期近20亿元。
杨大勇说,“A轮的融资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国资背景,但是B轮融资很多社会资本都进来了,比如交银国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让他们对我们的未来有预期”。
杨大勇
在采访中,杨大勇独家透露了C385的三条技术路线——在纯电版之外,C385还提供增程式版本以及氢燃料版本。
而关于奔奔E-Star所在的A00级市场,杨大勇也首次提到,年内将有一款2门4座的小车推出。
自2017年长安的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发布至今,长安新能源正在进入黄金冲刺期。
NO.1
[ 潜伏 ]
在探索新能源发展的早期,长安也曾是先锋型角色。
2001年,国家刚刚通过“863计划”设立电动汽车的重大专项。同一年,长安便成立新能源研究院。一年之后,开发出了第一辆混合动力原理样车。
2008年夏天,20辆长安杰勋HEV被选为奥运示范运行指定用车,成为最早一批能够进入国际友人视野的中国新能源车。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近几年,第一时间冲到最前线的企业里面却并没有长安的身影。为什么?
杨大勇说,“传统汽车企业在看待新能源时,它的角度跟新势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势力最先考虑的,是不能错过一个浪潮。2016年前后,贾跃亭的乐视汽车因其数量繁多规模庞大的发布会引发媒体报道热潮。此外,其他诸如蔚来汽车、车和家、智车优行等,都在公众视野中一一现身。
但一开始,无论媒体还是公众,对这些新晋互联网造车公司,都保持着怀疑偏否定的态度。
“如果一致看好新势力,传统车企也会马上ALL IN了。”杨大勇笑称。
传统车企最先考虑什么?杨大勇说,是商业模式。
毕竟一个决策就牵扯百亿资金和数万人的体系,因此他们没办法忽视当时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充电桩的数量、安全性等仍没有解决的痛点。
“当时国家是有补贴,但是补贴一旦退了呢,还有市场吗?仅靠政策的驱动是没有持续动力的。”
实际上,不止是长安,吉利、长城、北汽等绝大部分传统车企一开始都选择了代价最小的道路:“油改电”、小车、面向营运市场。
长安奔奔E-Star就诞生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
奔奔E-Star
在以“油改电”探路几年之后,2021年,奔奔E-Star断然把价格压到与宏光MINIEV相当水平,最终带领长安新能源成功跨越年销量10万大关。
奔奔E-Star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拉到更长的历史长河中看奔奔E-Star,它也集中体现了长安新能源初期的状态。
当然,从2001年到现在,长安新能源也没有闲着,去年8月发布的超集电驱,已经是长安新能源的第3代电驱系统,拥有氢能、纯电、增程三种补能形式。或许,长安新能源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NO.2[ 大举投入 ]
“我们认为拐点一定会出现,只是不知道这个拐点哪一年出现。”
开启香格里拉计划之初,长安认为,新能源车的拐点可能要到2025年。但后来如我们所见,中国市场新能源车2021年渗透率便迅速上升至14.8%。
“比我们2017年预想的整整提前了4年。”杨大勇说。2018年,长安新能源开始进行专业化布局。2019年,进入大举投入资金、人力的预备战阶段。
现在看来,尽管长安最初的判断显得保守了,但依然预感到了新能源车市场的加速发展。
杨大勇说,中高端消费者对于差异化新鲜事物有很大需求,再加上家庭增购市场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们认为新能源车可能因此出现正向的商业模式。
按照杨大勇“产品周期三年规律”的说法,产经网推测C385也是从2019年开始研发的。
这个时间点要大投入并不容易。当时,长安汽车正在经历转型。虽然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单价与毛利率的整体上升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混改新能源板块,成为长安缓解资金压力、保障新能源后续研发及产品投入的第一选择。
2019年,长安新能源成功引入长新股权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南京润科产投等在内的4家战略投资者,四方股东共增资28.4亿元。
杨大勇说,混改之后,总部的支持力度与混改之前没有变化。
“我们的外形设计和自动驾驶整个的技术平台都是由长安母公司提供的。长安新能源则专攻电驱动、电控、电池整包技术,这一块的技术会反哺给母公司。”
据杨大勇透露,长安新能源的研发人数超过1200人。
倾注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谈到技术水平时,杨大勇流露出自信。
“三电方面,除了电芯我们没有自己研发以外,其他技术水平在行业里面均属于领先地位。”
虽然不研发电芯,但杨大勇说,其他技术的投入同样重要。“同样的电芯,你管得好与不好,最后对它的衰减、它的安全都有很大影响。电池整包的表现,7分在电芯,3分在管理。30%要考验主机厂如何把电芯管理好。”
NO.3[ 转折点 ]
杨大勇说,长安新能源现在处于内外士气最高昂的时期。
这一方面是因为自C385亮相以来,四面八方均是让人沸腾的好消息。比如,经销商的追捧、媒体的关注和消费者的热议。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B轮融资中,长安新能源引入了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共有97名核心骨干员工出资1.17亿元。
员工持股的正向作用已经有前例。长安自主品牌的燃油车项目从“第三次创新创业”开始设立对赌机制,销量目标达成后,不少总监都拿到了200多万元的奖励。
杨大勇透露,长安新能源也是一样的跟投机制,并且他相信新能源的奖励不会比燃油车低。
“大家现在干劲也很足。我们现在除了给员工报销出租车费,11点以后公司旁边的宾馆也是免费住宿。”
C385
或许是由于对C385有足够自信,他们拟定了一个乐观的销量计划。
“今年长安的新能源肯定过20万辆,明年长安的新能源肯定过40万。”杨大勇说。
今年年初,长安汽车朱华荣董事长也谈到:“原来新能源汽车亏损得很厉害,而现在通过全新品牌和产品的打造,全新平台的产品可以不靠积分也有盈利。”
不过,研发涵盖各种动力的纯电平台也好,积极入驻商超也好,做得好的新能源品牌已有不少珠玉在前,而新能源市场也充满了各种变数,长安新能源能不能真正迎来高光时刻,还需静静观望。
J.D. POWER新能源车权威研究报告出炉,蔚来欧拉荣威榜上有名
“前途未卜”如果不是因为朋友的提醒,我们大抵还没意识到今年的日历只剩下最后一张了。
眼看着2020年马上就要“寿终”,估计已经有很多朋友开始盘算元旦假期的安排了。不过正所谓“商场如战场”,汽车行业的激烈厮杀并不会因为年末的到来而停止,尤其是近些年来迭代迅速的新能源产业。
这不就在前两天,伴随着一家“老牌车企”的倒下,又有新人加入了战局。
离场:众泰新能源
12月2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裁定书》,获悉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裁定如下:
立案受理申请人杭州铁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锦湖(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对被申请人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
指定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
作为众泰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当众泰新能源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如果后续因法定情形转为重整程序,且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并促成众泰新能源重整成功,众泰新能源将成为公司重要利润来源,将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如果众泰新能源未转为重整程序,最终被法院宣告破产或虽转为重整程序,除公司以外的其他方作为重整投资人,则公司将丧失对众泰新能源的控制权,众泰新能源亦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其实众泰新能源的衰败早就有所预兆,早在2020年4月份,我们就曾报道过其因拖欠大量员工工资而导致被集体维权的新闻。并且在2019年,众泰新能源还遭到了来自供应商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公司的起诉,要求其支付货款并逾期付款违约金共计6.16亿元。
但这并不是全部,从网上的公开消息来看,众泰新能源还拖欠了宁波永信、湖南威孚汽车等多家供应商货款。只不过最惨的应该只有比克动力电池公司,由于资金链的断裂,整个公司目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
回想起2008年新能源“大旗”刚刚升起时,众泰新能源拿下了国内首个生产销售资质,先于所有自主品牌迈出了第一步。且同年推出的众泰2008EV也是一台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在2009年,这台车还入选了国家工信部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公告,可谓是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并且当时的众泰新能源还说不是单纯的“皮尺厂”,它拥有一个包括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等海内外高级人才100多人,共计500多人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整体实力非常强悍。
只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也就都知道了,由于长时间的“不思进取”使得其核心技术日益缺乏,产品竞争力也随之一落千丈。十多年前的目光和眼见到了今天,只剩下一句叹息。
入市:大众安徽
或许你也和我一样,在第一次看到“大众安徽”的名字时会感到一脸茫然,但其实它的前身就是曾闹到满城风雨的江淮大众。
至于为什么江淮大众要“改头换脸”,是因为在前几天江淮大众发布了一则公告,大概内容为大众汽车通过增资,已经持有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75%股份,故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当然,公司更名后主体业务依旧是:“其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等。”
从上个月ID.4系列的上市到江淮大众的改头换面,不难想到大众是想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内“再掀波澜”,且以大众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来推断,大获成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不过在这看似“花好稻好”的背后,却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只见大众,不见江淮,这样真的好吗?
这样的质疑不得不说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华晨汽车的前车之鉴就正摆在我们面前。在华晨与宝马的合资公司里,宝马同样也是持有75%的股份,只是宝马还没有让合资公司改名罢了,而如今华晨汽车的境遇,也只能说是令人惋惜。
而实际上,江淮汽车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0.42亿,同比下滑65.18%。对它来说,当下的退路实在不多,所以此时被“大众入主”也并非坏事。至于会不会重走华晨汽车的老路成为合资方的代工厂,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会。
可这一定是坏事吗?也并不尽然。无论是一汽奥迪、北京奔驰还是华晨宝马,其实我们的自主企业在合资项目中国的话语权已经相当弱,而大众安徽的诞生只是扯下了这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
只是更加重要的,是江淮能否抓住与大众联姻的机会学习以及构建出新的体系和架构,并加以之运用,不管最后体现在思皓品牌上或是其他新品牌上,只要有收获就绝对不算亏。
再说了,江淮汽车在国内的商用车领域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想要让它心甘情愿成为大众的“傀儡”?根本不可能。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限行加码、牌照摇号排队......已经成为许多一线城市普通白领议论的越来越多的话题。迫于出行压力的日益增长,许许多多的普通“打工人”逐渐接受并选择新能源车。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买新能源车我该怎么买?到底选混动还是纯电动?什么车最安全?该选小车还是大车?哪家的车最可靠、故障率最低。为了解答朋友们的疑惑,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来自J.D.?Power最近发布的权威报告里是怎么说的。这是一份J.D.?Power?2020?近日刊出的一篇关于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可靠性调查排行榜。熟悉的朋友可能听过,J.D.?Power是美国一家权威的消费者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及市场调研机构,其发布的汽车质量研究榜单与IIHS公路安全协会的碰撞评测一样,在国际上分别作为汽车质量和安全的两大权威报告,以客观性和独立性著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该研究基于3267位在5月之间购买车辆的车主的回答(2019年和2020年5月)。该研究包括来自20个不同品牌的40个模型,并从5月开始进行到2020年7月,在中国28个主要省份开展业务。
这项研究已进入第二年,报告数据来源于新能源车主在买车后的前两到六个月内,通过检查驾驶员遇到的问题来衡量新车质量。新车质量取决于问题每100辆汽车中引用的数量较少的问题,表示质量更高。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车主今年报告的平均问题数量为138?PP100(138个问题每百辆车)。国内传统汽车制造商品牌(147?PP100)的新能源车所有者报告的问题数量是远高于国际品牌(112?PP100)和国内新能源汽车初创公司(126?PP100)。
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所有者更年轻,对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更开放。1990年代的人数从2019年的24%增加到了今年的37%。此外,有78%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表示他们会在购买时考虑任何新能源车品牌,这比选择燃油车的车主数量要高出6%。新能源车的所有者最常提及传统质量问题:外观(占16%);内饰(占13%);信息娱乐系统(占比13%);和驾驶感受(占比13%)。其中令人讨厌的内部气味和过度的道路噪音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
混动车所有者提出的问题比纯电动车所有者提出的问题少:混动汽车的问题是121个每百辆车,比纯电动汽车问题低22个每百辆车PP100。豪华与大众市场的混动车相比,混动汽车在外观和信息娱乐类别中的性能更好。
从报告可以看到,纯电动车问题少于平均水准的依次是蔚来、特斯拉、欧拉、吉利、荣威、比亚迪、长安、广汽新能源。小型纯电动车的质量问题多于其他纯电动车的问题:平均问题数小型纯电动车车主引用的是164?PP100,这比紧凑型纯电动车车的所有者要高得多(141PP100);中型纯电动车(124?PP100);和大型纯电动车(116?PP100)。排名最高的品牌和型号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质量中排名最高,在混动车领域中,上汽大众以105?PP100排名第一,宝马以108?PP100排名第二。蔚来汽车在纯电动车领域的所有品牌中排名最高109?PP100,其次是Tesla(113?PP100)和ORA(129?PP100)。在各自细分市场中排名最高的是:小型纯电动车细分市场中的ORA?R1;在紧凑型纯电动车细分市场的?荣威Ei5;中型纯电动车领域的NIO?ES6。
小编点评:正如报告里说的,欧拉黑猫、荣威EI5、蔚来ES6分别是各细分市场排名较高的车型,总体口碑较好、问题偏少。当然也不是说一定它们最好,只是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可以有个参考,希望大家都能选到一辆真正安全、可靠、耐用的新能源车,毕竟自己喜欢的才是对的。
关注“秋名撩车”,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